城市“微森林” 为成都增加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城市“微森林” 为成都增加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环城生态公园,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已建或在建的自然公园、绿道系统,与农田系统、河湖水网灌渠系统、动植物群落系统、林盘与历史文化遗迹系统等有机组成的环状绿色开放空间。这里是成都的花园、菜园、果园,也是成都人的公园、乐园、家园。
从城市生态隔离带逐步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公园,作为赋能中心城区发展的“超级绿环”,环城生态公园实现了生态绿地从原来的8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多平方公里,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按原常住人口计算,可增加人均绿地面积超10平方米,堪称城市中心的“微森林”。截至目前,环城生态公园累计已建成各级绿道527公里,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贯通94公里,今年底将全面贯通,串联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等16个重要节点,基本实现筑景成势。
这座公园中长出来的“微森林”,是高厦林立间和车流不息中隐藏的生态之美,也蕴藏着成都厚植绿色根基、释放青山绿水生态价值的不懈努力。
公园景致
培育自然生境与动植物栖息地
最近在成都锦城湖玩耍的市民发现了一名“新成员”——黑天鹅。这只黑天鹅摇摇摆摆踱着步,昂首挺胸巡视着“领地”,丝毫不畏惧围观的人们。去年它还是路过锦城湖的翩翩旅客,如今却是定居环城生态公园的“住户”。留住这只黑天鹅的,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的善意,也有这座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除了黑天鹅以外,还有不少动物都安居在锦城湖湿地公园,在宽阔的湖面上,偶尔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生鸟类正在嬉戏,最主要的鸟类便是姿态优雅的白鹭和可爱的小。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野生动物。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地形地貌丰富,市域内分布着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库等。从最低海拔339米的简阳界牌村沱江边到最高海拔5364米的大邑县大雪塘,高差达5000多米,形成立体自然地理垂直分布带,气候差异显著,垂直气候带明显。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成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带来的是野生动物栖息地逐渐缩减。随着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不断推进,成都着手治水减污、植绿增景,不断修复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即使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也迎来了许多久违的野外朋友。
环城生态公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推进青龙湖、锦城湖、北湖3个集中水体和府河、江安河、清水河、东风渠4大水系水生态治理,修复提升磨盘山、天回山、五龙山3个自然山体,就地保护原生树木30万株,新栽植树木10万株,新增绿地面积2.66万亩,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水体保护让环城生态公园成了“观鸟天堂”。环城生态公园依托自然地势条件,开展城区水系现状提升和流域治理,累计保护水体100余处,修复整治213公里骨干渠系和206公里连通性水系,区域水质逐步达到Ⅲ类标准。这里还通过保护修复原生植被,设立野生动植物栖息辅助设施,建立鸟类栖息的生态廊道,营造“蛙鸣鸟叫”的水路生境。 以青龙湖湿地公园为例,水域面积超过1500亩,现已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库区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29种,在繁华的都市中形成了野生鸟类在栖息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典范。
绿道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居住舒适度,而且被绿道连接的成都已经成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展台,充满了自然的野趣。
成都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依托环城生态公园打造的未来社区,也将“每一步都是渗透流淌的公园景致”。他透露,在早前的规划中,希望织补动物迁徙廊道,设立生态连接桥或小型涵洞帮助动物穿越道路,在迁徙廊道重要节点建设生物栖息地,复制植物群落,植入人工鸟巢、人工孵化箱等辅助措施,限制人类活动类型,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持鸟类、昆虫、植物等生态环境指征物种数持续增长。
田园牧歌
10万亩农田复耕复垦
今年4月起,环城生态公园为市民陆续“上新”了青豌豆荚、莲花白、土豆等公园自产鲜蔬,完成了油菜籽、小麦等大面积作物的收割,还带着市民下田插秧、水田摸鱼,一起感受都市里的田园牧歌。
既是公园,也是菜园。整个环城生态公园规划有10万亩耕地,待公园建成后,成都将人均增加10斤粮油果蔬供给。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围绕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定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启动环城生态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工作,开展耕地保护监管,实现农业区、生态区、建设用地区三大空间有机协调,打造超大城市近郊高标准农田建设典范区。截至目前,已启动2.4万亩水域、213公里骨干水系、206公里连通性渠系综合整治工作,建设灌溉管道90公里,田间渠道30公里,初步完成渠系、路网等基础工程。目前,成都已在环城生态公园启动10万亩农田复耕复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完成土壤改良2.7万亩,集中种植农作物2.4万亩。
土壤修复并非易事。
“都是撂荒地,有些土地上还有建渣,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土层厚度满足不了耕种条件。许多原有水渠已不复存在,排洪排涝也是问题。”成都天府绿道文旅集团农业项目主管徐凯表示,杂草丛生、缺乏规划的耕种条件限制了农产品做大做强。因此,环城生态公园采取多种方式恢复耕作层,把有生产能力的土壤翻上来,保证土壤厚度达到20-50厘米,并通过机械及人工措施移除建渣和碎石,同时采取种植固氮类植物并施加有机肥的办法恢复土壤肥力。同时,还按照规划安排,新修排水渠、排洪沟,满足雨季的排水需要。目前,农业带上的耕地质量等级从7.84等提升至6.84等。
事实上,这是环城生态公园土壤修复和耕地保护的一幅缩影。环城生态公园按照耕种、绿化、水体、硬化、铺装等不同功能需求,对区域内的土壤进行分类管理,着力改善土壤污染,提升土壤肥力和土质,并积极调整用地及作物结构,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示范区。还保留、修复现有灌溉渠系,确保水路成网,积极利用高科技和新技术恢复提升区域内水调节生态系统,重塑水网灌渠生态廊道。
此前,成都市就环城生态公园的立法保护向社会征求意见,明确环城生态公园内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坚持农地农用;严禁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这无疑为保护画定了红线。
坚持把绿色作为彰显公园城市魅力的厚重底色,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都让绿色生态成为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
标签:
为您推荐
-
聊城市乡村振兴局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扎实做好产业带动工作,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快速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村
22-05-31
-
据滨州海关统计,前4个月,滨州市外贸顶住国际地缘冲突以及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双重压力,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92 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2-05-31
-
只需要提交了一份申请书,对外汇款5分钟就完成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办这个业务,至少要一天。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长春
22-05-31
-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适应城乡居民网上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件的需求,省公安厅制定了户籍管理全程网办五项服
22-05-31
-
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综合评估结果,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7家产业园被评为优秀等次。近年来,山东
22-05-31
-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有力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山东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
22-05-31
-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97+174”2热点在线
- 世界今日讯!中央气象台:江南大部有降水,明日起北方明显降温
- 广东昨日新增本土195+6215,另有369例无症状转确诊2全球播资讯
- 焦点要闻:美财政部对伊朗俄罗斯等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
- 每日焦点!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32533408例
- 全球人口达80亿,意味着什么?
- 环球快讯:上海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
- 秋天专属浪漫又来了!45条“落叶不扫”景观道出炉,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3今日热搜
- 上海2023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登记和个人缴费即日起开始受理,新增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缴费
- 国家卫健委: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1天天滚动